當下,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正在加速推動知識傳播效率提高與文化影響力躍升的進程,DeepSeek因其在成本效益和開源模式方面的突出表現,為大模型在出版發行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廣東省出版集團指導下,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審時度勢成立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出版、教育服務深度融合。作為產學研合作共建機構,來自出版發行系統、教育系統、粵港澳大灣區計算機領域的代表共同為其貢獻智慧,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出版、教育服務領域的廣泛深度應用,通過新方案、新思路、新場景,踐行國有新華書店新發展理念,以實踐創新推動教育出版、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
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出版、教育服務領域落地
廣東新華發行集團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是在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國新華書店協會支持下,由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聯合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香港恒生大學、香港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澳門城市大學等科研院所與教育機構,以及部分前沿科技企業共同打造的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應用落地、生態共建”于一體的創新型智庫機構。
在研究院揭牌儀式上,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董事長蔣鳴濤介紹,成立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就是要整合集團內外優勢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以向上突破、向下扎根的堅定決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出版、教育服務領域落地。
“人工智能與教育出版、教育服務的深度融合,是一場關乎育人方式、教育形態乃至文明進程的深刻變革。”蔣鳴濤提出,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要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產業優勢和國際視野,聚焦前沿AI技術的轉化,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的合作,為大中小學校提供符合國家戰略和時代要求的教育產品和服務方案,助力灣區一體化推進教育發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
圍繞人工智能在出版發行和教育領域的應用需求,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將聚焦內容創作、知識服務、教育教學、教育評價等關鍵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做好教材教輔發行主責主業基礎上,做大教育服務體量,做優教育服務質量。加強人工智能技術與出版發行和教育服務的深度融合,探索創新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蔣鳴濤說。
成果轉化:人工智能是解放出版發行生產力的“伙伴”
一方面,AIGC提高了出版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AIGC也替代了部分傳統出版功能,削弱了傳統出版的知識傳播主陣地作用,同時次生出科學倫理和版權難題。出版發行工作應聚焦內容生產、版權合規、渠道流通、分發落地、用戶反饋的全流程,探索技術與業務、場景、服務相融合的出版發行新路徑。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敖然認為,“面對人工智能在技術、倫理和模式上對傳統出版發行業的重構,唯有守正創新,才能在技術洪流中把握方向、堅守價值、行穩致遠。”
記者了解到,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堅持守正與創新的發展思路,依托全省中小學教材獨家發行資質,多年來深耕教育服務,構建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鏈條”教育產業鏈,提供線上線下不同場景的教育服務解決方案。蔣鳴濤表示,廣東新華一直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加強與廣東省出版集團所屬企業的協同創新,積極促進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出版集團各業務板塊廣泛應用。
為主動應對教育服務新形勢,廣東新華發行集團于2018年提前布局教育數字化新賽道,緊貼發行主業,自主研發“1+2+N”的教育數字化產品服務體系;自2023年起,進行網格化管理改革工作,形成全省教育服務“一張網”;如今,成立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通過搭建平臺匯聚高校、科技企業、出版發行業的跨界資源,塑造其在教育技術、教育出版、教育服務等方面與時俱進的專業服務能力。蔣鳴濤說:“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要建立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的長效機制,將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為教育出版與教育服務創造更大社會效益。”
精準匹配:多方共建可信的大出版AI新生態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科技創新帶動出版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單位已經應用相關技術提升教育服務的效能,在內容創作、編校審核、營銷推廣等環節實現數智化升級。但和已有技術主要作用于內容產品的復制與傳播不同,AIGC直接幫助內容生產者進行高效率創作或者直接參與創作,出版業的角色定位也在原有內容的組織、編輯、審核、校對、發行等傳統工作方式基礎上進行重要轉變。
《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優質的數字閱讀資源、閱讀支架和閱讀平臺,實現個性化閱讀指導”;《廣東省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行動方案(2024—2027)》明確了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的發展目標。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璧亮提出,結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希望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組織專業機構開發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研發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學習類教材、教輔、教學設計案例,為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系統的人工智能課程,實施常態化教學與評價提供資源支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更加科學、全面的教育評價體系,通過智能技術實現對師生表現的數字畫像,精準分析教與學的全過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重塑新時代的教育生態,教育出版發行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出版發行機構與技術企業的共同努力,需發揮產業鏈各主體優勢,共創新業務模式和新產業機制,共建可信的大出版AI新生態。”敖然表示,AIGC要求出版發行業從業者具備適應數智時代的基本能力,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必須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
對此,蔣鳴濤回應,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一批既懂人工智能技術又懂出版發行和教育服務的復合型人才,以人工智能與教育研究院的成立為起點,逐步實現傳統出版發行企業組織機構的變革與煥新。